文憑試e通訊

  • 新浪
搜 尋
首頁> 升學輔導> 外地留學> 大中華地區> 中國內地> 升學相關資訊 > 放眼大中華升學

放眼大中華升學

(本文章不會有更新) 02-2-2021 發布

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 吳寶城

  踏入二十一世紀,亞洲再次成為世界政治經濟的焦點,中國加快了與世界接軌的步伐,其發展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隨著內地經濟的高速發展,內地的高等教育亦變得更為港澳臺和國外所認識和接受,而臺灣及澳門亦積極吸引海外學生到當地升學,大中華地區的高等教育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赴內地、臺灣升學的趨勢
  自本港推行「334」學制後,中港學制可以無縫接軌,往內地升學的趨勢更為明顯;根據教育局資料,截至2018年底,在內地攻讀大學本科及研究院課程的香港學生逾16,000人。而發展成熟的臺灣高等教育亦甚受香港學子及家長的青睞,每年赴臺升學的港生數以千計。內地及臺灣都積極推動招收香港學生,推出或優化收生安排,加上在本港中學及其他機構的協助下,兩地升學已蔚然成風。
 
  不過,選擇升學出路切忌人云亦云。如果同學有意往大中華地區升學,應仔細謀劃,先從自身志趣及條件出發,然後結合客觀形勢來訂立目標,再按不同的安排作出部署,為自己訂立最合適的升學計劃。
選擇大中華升學前,為自己定下初衷
  到大中華地區升學,距離香港雖不遠,但畢竟離港升學是一個重大決定,不只關係到接下來四年的學習,更或多或少影響日後生涯發展。到外地升學,不應單單因為在香港未找到升學機會或學費便宜,同學應問問自己到大中華地區升學的原因:
  • 想修讀本地大學未有開辦的學科與專業?
  • 想設身處地了解大中華地區最新發展及基本情況?
  • 想盡早建立人際網絡,為他日在大中華地區的發展鋪路?
  • 想以較優惠的入學門檻,取得更多學科選擇和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機會?
  
  除了以上原因外,有些同學選擇於大中華升學,還因為其學費/生活費一般較香港的低廉,生活文化亦與香港相近,同學可以較易克服文化差異,適應新的學習生活。也有同學喜歡以中文學習,甚至乎純粹因為喜歡當地文化而選擇到該地升學。無論吸引大家到大中華地區升學的原因是甚麼,希望大家在決定前,也同時考慮可能遇到的困難及限制,多方面考慮當地升學的優、缺點。同學應三思的因素包括:
  • 能否適應授課語言,特別是在香港以英語學習者
  • 與香港不同的學習模式
  • 使用簡體字(內地)
  • 不同的生活習慣、氣候、飲食
  
  訂下清晰目標,就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當同學認清自己想要甚麼,為大中華升學賦予更多意義,就更能把握好在外地求學的每分每秒。

 
大中華升學的主要途徑
內地升學的3個主要途徑
  當同學下定決心北上求學,就要了解各種入讀內地大學的途徑。現時,香港學生到內地升讀大學本科,主要有三個途徑,包括「文憑試收生計劃」、「港澳臺僑聯招試」及院校獨立招生。各種入學途徑有不同特點,同學宜因應自身條件作選擇。
 
 文憑試收生計劃 
  國家教育部於2012年推出的「文憑試收生計劃」,2020/21學年共有122所高校參與。香港學生可以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文憑試)成績報讀內地高校,免卻應付多一次考試的壓力,亦方便港生報讀內地高校。同學應仔細了解其運作方法及院校資料,作出最佳的志願填選部署,以增加入讀心儀專業的機會。

 港澳臺僑聯招試/院校獨立招生 
  未持有文憑試成績或成績未達要求的同學,概括而言,仍可透過應考入學試(包括港澳臺僑聯招試及院校獨立招生),或獨立招生院校的免試申請來報讀內地大學。經港澳臺僑聯招試可報讀300多所內地高校,涵蓋院校及專業較多。
 
  獨立招生則自設收生要求及程序。惟同學需留意入學考試大綱多以內地課程為藍本,香港學生要花額外時間準備。
 
香港政府提供內地升學資助

  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的「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資助在指定的百多所內地高校修讀學士學位課程,而有經濟需要的香港學生。以2019/20學年為例,通過入息審查的申請資助學生,可於課程正常修業期內,獲得每年最高港幣16,800元或港幣8,400元的資助。資助計劃於2017/18學年起新增「免入息審查資助」,合資格的學生每學年可獲港幣5,600元的定額資助。符合資格的申請人只可在同一學年內,接受「經入息審查資助」或「免入息審查資助」二擇其一。
 
  2020/21學年指定院校包括「文憑試收生計劃」的122所院校,及另外約64所院校。教育局將於2020年年中公布詳情。
 
臺灣升學的4個主要途徑
  至於臺灣升學,同學可透過臺灣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每年年底的「個人申請」、翌年年初的「聯合分發」,或部分院校的單獨招生,申請入讀臺灣的大學。成績稍遜的學生亦可申請入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完成一年先修課程後,再銜接學士課程。

澳門升學的2個主要途徑
  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旅遊學院及澳門科技大學於2017年起聯合推行「澳門四高校聯合入學考試(語言科及數學科)」,同學可以聯考成績作為個別申請四校(考試入學)的相關科目成績。而其他院校均為獨立招生(考試或免試入學),報名時間及招生條件不一,有意赴澳門升學的同學須直接向院校索取及遞交入學申請資料,部分院校亦可於網上直接報名。

以興趣為先 先選科再選校
  大中華地區的大學數目繁多,同學選擇學校和學科時難免感到迷惘,以下方法可幫助同學作出選擇。
 
  內地高校數以千計,通過免試收生計劃及港澳臺僑聯招試兩個途徑,可報讀的高校已有逾百所,同學難以掌握全部參與高校的情況。因此,同學選擇高校與專業時,應先按自身興趣選出心儀學科,再參考地域、高校綜合實力等因素,選出數間候選高校以縮小範圍。最後,同學可參考高校及專業的過往錄取情況,結合自身條件來排列心儀高校專業的志願次序。
 
  同學應留意,雖然坊間有不同的大學排名可供參考,但不同機構的排名有不同的評審準則及側重點,不宜盡信。同學可參考教育部「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和學科名單等數據,以掌握較客觀的院校實力概況。
 
  至於臺灣,同學可參考獲臺灣教育部補助之大學名單,或教育部設置的「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台」,以了解各校辦學概況。
 
注意學歷及專業資格的認受性
  無論選擇到哪裡升學,同學最後還是要走進社會、投身職場。選擇到大中華地區升學的同學,跟負笈海外一樣,必須注意學歷及專業資格的認受性。
 
  無論是海外或大中華地區的所有非本地學歷,現時在職場上均沒有自動認可機制,回港申請政府及教師職位的外地高校畢業生,或須向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申請學歷評估。根據評審局2017/18年度年報的統計資料,於該年度以內地學歷申請學歷評估的個案為1,020個,當中能獲評定為與香港資歷架構中相對之學歷水平的百分比為99.3%。
 
  內地方面,國家教育部於2004年與香港特區政府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証書的備忘錄》,確認兩地認可院校在高等教育升學銜接上學歷互認。然而同學要注意,有關備忘錄只適用於高等教育升學銜接。此外,內地學歷亦已得到英國、法國、德國、澳洲等多個國家的認可,海外深造也不成問題。
 
  在專業資格認可方面,現時兩岸四地部分專業,分別設有不同的執業資格制度,各地專業機構不時簽訂各項互認協議。然而,各專業的互認安排及細節各異且不時修訂,同學如有意在外地修讀有關專業,應在入讀前先向各專業機構了解執業資格詳情。

綜合考慮多方因素 早作準備
  大中華升學要考慮的因素很多,除了上述各項外,還有學費、住宿、生活費、醫療保健等,都是同學要留意和準備的。如同學已下定決心,應及早搜集資料,作好報名準備,以增加入讀適合自己的高校及專業的機會。祝各位同學如願以償。


編輯:鍾志民

相關文章:
大中華升學重要日程
內地升學現況
拆解內地升學疑難
內地大學綜合實力評估
學科門類及熱門本科專業概覽
綜覽內地升學途徑
文憑試收生計劃
文憑試收生計劃常見問題
文憑試收生計劃參與高校分布圖
文憑試收生計劃參與高校一覽表
文憑試收生計劃填選志願策略
港澳臺僑聯招試
港澳臺僑聯招試院校名單
港澳臺僑聯招試填選志願策略
暨大、華大兩校聯合獨立招生
中山大學獨立招生
北京師範大學 - 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中港合辦)
內地校園生活小知識
內地升學常見問題
內地升學獎助學金
內地畢業港生出路
內地高校香港學生實習就業資訊平台
內地升學分享

 
《大中華升學指南網上版 2021
免費瀏覽指南

此篇內容分享,由以下計劃支持。有關計劃資訊,可參閱Facebook「學友社DSE資訊站」。

你可能感興趣

臺灣院校概覽

臺灣公立大學列表 臺北市 花蓮縣 雲林縣 ......

 
臺灣升學分享

劉海珊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海洋環境資訊系(2019年畢業) ......

 
疫情下擊退不安 保持身心健康 積極面......

疫情下擊退不安 保持身心健康 積極面對放榜 by HokYauClub 編輯:余錦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