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子女同度放榜 - 家長經驗談
(本文章不會有更新) 於 08-7-2020 發布
在升學路上,父母總是子女最重要的夥伴,提供實際的支援和意見,也給予無限的關心,在文憑試放榜時當然也不例外。究竟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可以如何幫助子女做出適當的升學抉擇? 分擔子女的壓力? 以下不妨看看兩位家長分享的實戰經驗。
從旁輔助 給予尊重零磨擦
文憑試放榜日將至,父母擔憂子女的升學出路在所難免。Kan是育有兩女的母親,末代會考生的長女在大學畢業後已投身社會工作,次女則是應屆文憑試考生。吸取過往面對放榜的經驗,Kan認為未雨綢繆,事先計劃去向,便能輕鬆渡過放榜。
對於女兒放榜後何去何從,Kan認為「條條大路通羅馬」,她沒有要求女兒入讀「三大」或修讀特定科目,一直以來亦以朋友身份與女兒商討升學出路,為了有效地提供合適的升學建議給女兒,這段期間她不時上網搜集本地及外地的升學資訊。起初得悉女兒不想報讀副學士及高級文憑課程作後備,Kan也有點擔心,但她認為「沒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興趣及能力」,所以相信及尊重女兒決定。
Kan覺得相比文憑試初期,現有的升學課程種類繁多,較易物色心儀課程報讀,但對於課程能否銜接大學仍然存疑。因此,她亦時刻提醒女兒要考慮清楚才決定,以免後悔。而Kan亦有建議女兒先報考國際語文水平測試,以便日後出國升學。
放榜日子迫近,Kan與女兒的心情雖然不期然緊張起來,但仍保持樂觀,「成績既定,與其想太多,倒不如好好享受這個悠長暑期。」她亦與女兒計劃以旅遊的方式紓緩壓力,將煩惱拋諸腦後,再以輕鬆心情迎接放榜。
聆聽子女意願 選科以興趣為先
臨近放榜,除了考生倍感緊張,不少家長亦會替子女的前路感到擔憂。Shirley的小兒子是嶺南大學歷史系二年級生,回想當年放榜前,兒子對文憑試成績早已心裡有數,於是Shirley便與他一起以預計的分數計劃選科,並讓兒子預先報讀有興趣的副學士課程,一旦最後分數未如理想,亦有保障。她認為,既然成績已定,應以充足的準備減輕對放榜的焦慮,而非再增添子女的壓力。
「在計劃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絕對不是主導,而是從旁協助和鼓勵子女作出決定。父母應儘量多聽少說,多聆聽子女的想法,適時可給予意見,但切忌長氣。」她強調,大學選科有別於中學,選科時一定要以子女的意願和興趣行先,不能為入讀大學而選擇沒有興趣的「水泡科」,否則子女會讀得很辛苦。
不少家長亦會考慮把子女送到海外留學,Shirley的大兒子就在美國修讀聖樂,「當時大兒子的會考成績不理想,加上香港沒有他感興趣的科目,所以決定把他送到外國讀書。」她說,雖然外國留學的選擇更豐富,但必須慎重考慮子女的意願和成熟程度是否合適海外升學,例如子女是否能接受文化差異、會否很容易受別人影響或是否懂得照顧自己等等。
(本文撰寫於2016年)
有關情緒及減壓的文章:
子女放榜 家長也需減壓
《出路指南 2020》
免費索取指南
下載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