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憑試e通訊

  • 新浪
搜 尋
首頁> 學城大小事 > 友料報 > 備戰DSE系列十七──中國歷史科

備戰DSE系列十七──中國歷史科

 發布日期 2017-04-13 19:00

  中史科的課題範圍橫跨數千年,同學面對浩瀚史料、甚至跨朝代的題目,或會大感吃力。基督教崇真中學的嚴基柱老師近日出席電台節目「奮發時刻DSE」, 講解中史科閱卷和答題策略,以及如何更有技巧地溫習和「貼題」。

 
 
 
【卷一‧歷代發展】
Q:近年考試方向有否改變?
        近年的考試分開4部份:①必答題為25分1題(過往①為50分1題,下屆則改為40分1題),同學需比較跨課題的歷史,其要求相對較高。②甲、乙部分為近代史和古代史2部份,同學需各選1題作答。至於卷二的選修單元,以往同學需在6題中選答2題,今屆則改為6選1。 

Q:必答題有什麼需要注意?
        近年必答題多根據題目提供的資料、直接要求同學作答。其分題所佔的分數也不多,最高只佔8分,且難度最高只要求回答某資料是否引證歷史/觀點,比甲、乙部的10/15分「論文式題」為淺。同學回答「細分題」時,應直接寫下重點,8分題則需足夠的例子和分析,顯示自己的整理、分析、歸類和反思等技巧。
 
Q:甲、乙部有什麼需要注意?
        中史科課題範圍甚廣,嚴老師建議「貼題」縮窄範圍。如甲部估計以宋、明等大朝代為主,同學應溫習其政策和政策的作用。乙部則有機會出現跟戰爭和改革運動有關的題目,因文憑試已好幾年沒出現此類課題,且本港近年越加著重基本法和國民教育等。同學可溫習相關的歷史例子、分析及評價。
 
Q:乙部應如何選題?
        即使同學十分熟悉某一選題的相關內容、其細分題也相對簡單,但高分題可能難度較高;尤其25分的題目所需答題技巧甚高,同學需撰寫6至7段的「論文」,更要包括引言、例子和總結。同學應留意每個選題中較高分的分題,以免細分題容易得分,但未能處理接下來的高分題。
 
        其次,由於答案需跟資料有所聯繫,同學亦需留意題目的資料。題目的關鍵字也是避免離題的「關鍵」,如題目問及原因和背景,同學不能只集中回答經過;更需清晰定義關鍵字,如題目問及某政策的效果,同學應清晰界定其效果是長期或短期、正面或反面等。
 
        另一方面,由於歷史評論沒絕對的對錯,同學需作正反論證,向閱卷員展現其批判思考的能力。
 
Q:需注意的常犯錯誤?
        許多同學作答高分題時,僅將歷史資料「死記硬背」寫下來,缺乏分析和歸納,更沒連繫歷史資料和題目。以2015年文憑試為例,其中1題要求同學根據資料,闡述秦朝敗亡及其政策的關係,同學不能只答政策、忽略當中的連繫。
 
此外,不少同學只溫習個別的歷史政策,沒有連繫相連的歷史資料,以致答題往往只答了一半。舉例說,2014年第4題問及明太祖和明成祖實行君主集權、其中樞決策和監察制度的內容和成效;若同學背誦了所有明朝的政策、卻沒有溫習其成效,或只識其中1位的政策、但沒比較兩者,便會大大失分。
 
Q:如何分配時間?
        15分題目的答案內容約為4段,25分題目則約7段。
 
  中史科試卷要求「轉數夠快」,當同學開始撰述第1段,腦袋應準備構思第2段的內容;因此需做好試前準備,細心整理筆記和課本重點的脈絡,加快答題的速度。

【卷二‧歷史專題】
Q:如何分配時間?
        基於每題題目的分數比例一樣,同學可平均在40分鐘內完成1題;假如同學十分熟悉該題目的相關課題,更可以45分鐘的時間完成1題,搏取高分。
 
Q:選題的注意事項?
        卷二較熱門的單元為「宗教及制度」和「知識份子」。宗教及制度方面,同學需留意4個重點:原因、好壞、關係、影響。知識份子的重點則包括不同人物的思想、理想和貢獻等,嚴老師認為梁啟超和司馬遷的出題機會較高,因去年沒出現此2位人物的有關題目,司馬遷更是文憑試的「常客」。
 
【綜合注意事項】
Q:如何豐富答題的內容?
  同學溫習時,應連繫相關的課題、以及比較相關的歷史事件。舉例說,宋、明朝同樣實行君主集權,同學能於溫習時已比較兩者的共同、分別之處、政策的效果、如何回應當時時勢等,除了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也避免作答跨課題題目時,只識1個朝代的情況出現。
 
Q:如何獲得高評級?
        若同學期望獲取高分、甚至是5**的評級,其思考速度要快、且解題「快而準」。所以,同學應有穩定的操練,多分析和反思不同的題目,訓練自己構思和解題的速度和準成度。
 
        另一方面,由於25分題能展現考生多方面的分析和評價能力,加上考評局報告曾指此類題目「表現參差」,亦即過往有同學獲得極佳的分數。期望奪「星」而歸的同學在溫習時,應盡量將每題題目當作25分題般練習、構思答題重點。
 
Q:如何避免出現史實/地理錯誤?
        歷史是串連的事件,過往不少同學會混淆相似的史料,令答案出現史實或地理錯誤;近代史的史實錯誤尤其嚴重,如洋務運動和維新運動同是改革,時間僅差3年。因此,同學的筆記需做得清晰,更可以時間線作整理;如橫向為時間、縱向為國民黨、共產黨、日本等不同歷史單位;如此一來,同學可清楚知道不同單位在每個時期發生的事件。

 
 
 
 


以上內容節錄自香港電台「奮發時刻DSE」第32集(2017年4月11日播出)
 
「奮發時刻DSE」由香港電台(港台)與學友社合辦,逢星期二晚上9時至10時於港台第五台/數碼廣播35台/港台網站同步播放。同學、家長或老師亦可到學友社網頁港台網站重溫節目。


 



圖片來源(部分):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