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憑試e通訊

  • 新浪
搜 尋
首頁> BLOG > 學友智庫 > 拉闊生涯規劃有助希望感及幸福感

拉闊生涯規劃有助希望感及幸福感

 發布日期 2021-09-07 15:00

文/彭樂謙

  筆者近日完成一項研究,探討學生的生涯適應能力(Career Adaptability)、敘事身分(Narrative Identity)、人生意義(Meaning in Life)、希望感(Sense of Hope)與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之間的關係。研究發現,透過不同的生涯介入手法促進學生的生涯適應能力、人生意義及敘事身份的覺察,能夠有助提升學生的希望感及心理幸福感。
 
  這研究結果拉闊了生涯規劃的定義。生涯規劃不單止是個人與學科或工作的配對,而且更重要的是認識自己,從而探索不同的生涯發展可能性,並且透過訂立初步的生涯發展目標,讓自己能夠有系統地規劃未來。若學生能夠接受到有深度及廣度的生涯規劃歷程,學生便能夠從中培育出希望感所需的關鍵要素,包括:動力思維(Agency Thinking)、路徑思維(Pathway Thinking)及目標(Goals)。
 
  學生能夠透過參與生涯規劃活動促進自我認識,了解自己的興趣、可轉移技能、價值觀及個人性格特質,從而開拓個人的動力思維。不少研究指出,當學生能夠聆聽自己的興趣、能力和價值觀時,有助自己訂立初步的生涯發展目標,繼而確立生涯發展方向。另外,生涯規劃亦着重探索多元出路,鼓勵學生培養生涯適應能力及思考不同發展的可能性,從而達致生涯發展目標。這種思維訓練模式正正能夠促進學生的路徑思維發展,讓達致目標的方法更具彈性。所以,生涯規劃的本質除了有助學生的生涯發展外,亦同時有助學生的個人成長,培育希望感。
 
  研究亦同時發現,除了培育希望感外,確立學生的敘事身份亦能夠有助提升學生的心理幸福感。如果現時的生涯規劃活動有足夠的空間容讓學生講述自己的生涯故事,這可以令他們更明白「昨天的我如何造就成今天的我」,並藉着自己的生涯故事理解過往的經歷如何給予自己能力及資源,面對生涯發展的重重難關。這有助學生找到人生意義及心理幸福感。
 
  總而言之,生涯規劃不應止於個人與學科或工作配對,作為生涯規劃的推動者,我們亦可以拉闊生涯規劃的可能性,促進學生的正向心理的發展,提升希望感及心理幸福感。
 
作者為資深學校輔導員及註冊教師,專注於生涯規劃及課程設計的研究及實踐。
 
此文章曾在《星島日報》教育版「學友智庫」專欄刊載
  • 關鍵字:

作者簡介

最新網誌

專欄

  • 學友智庫

    教育及青年工作者丨教育及青年工作者

  • 香港樹仁大學專欄

    丨香港樹仁大學

  • 港專學院專欄

    丨港專學院

  • 升學輔導

    吳寶城丨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

  • 奮發筆記

    奮發時刻DSE丨奮發時刻D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