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憑試e通訊

  • 新浪
搜 尋
首頁> BLOG > 學友智庫 > 教師「三觀」職涯探究

教師「三觀」職涯探究

 發布日期 2021-07-29 09:00

文/梁麗嬋

  本港教師專業發展T標準之一,要求教師明白學生成長的歷程,以成為關愛學生、支援學生全人發展的育才者。當中教師在制定和推行校內生涯規劃政策時,需擔當重要的角色。筆者上星期參與一節兩個半小時的「創意教師職涯設計工作坊」,邀得一位後設思維教練(Meta coach),以史丹福大學兩位專家研發的設計生涯(Design your Life) 工具為基礎,強迫組合創意大師陳龍安教授的教育理念,以及本港教師專業發展階梯及Metacoach 創意策略,分三節為三十多位準教師及現職教師作培訓。課程把生活觀、工作觀及教育觀(簡稱三觀)作深入的提問和繪畫,以助自我反思,完成未來五年職涯發展的設計。

  導師即場示範,透過提問技巧,為一位學員描繪生活觀。首先,學員認為穿得暖、吃得飽、睡得好就是她的生活觀。導師進一步提問,睡得好是否重要?為什麼重要?目標是什麼?講多少少…。過程讓學員理出心中欲置業,要保障自己,其實內心在追求生活穩定,趁年輕努力工作,儲蓄置業。那股內在追求,便成為推動工作與生活的其中動力。
導師再問大家為什麼要當老師?有學員說「要以生命影響生命」,但當問到背後的意義是什麼,大家便難以言傳。為此,學員兩人一組,互相提問和作紀錄,探索和釐清各人三觀價值概念。過程互相幫助對方拆解三觀思維背後,一層又一層的價值觀及動力所在。例如思考教育及工作的抱負是什麼?初心是什麼?最終有說要自我關懷、想幫到學生、拒絕碌碌無為、要獲得成功感、自我成長、追求高層次思維模式等。

  經過三觀概念的繪畫,再為三者關係作組合,看如何貫通。那涉及個人背後的信念、能力和具體行為是否一致。若然信念與行為不一致,則矛盾出現。例如每天追求生活平衡,但放下未完成的工作回家吃飯,卻有罪咎感。個人信念若有偏差,或相信有毒的東西,行為就會呈現連串偏差,那將產生不一致的謬誤。

  筆者全程參與,投入學習,結果發現出席的學員大有所獲。最終各人列寫六項優點和缺點、三個亮眼點和三個未開發點,之後成功為個人完成未來五年職涯構思設計。

此文章曾在《星島日報》教育版「學友智庫」專欄刊載
  • 關鍵字:

作者簡介

最新網誌

專欄

  • 學友智庫

    教育及青年工作者丨教育及青年工作者

  • 香港樹仁大學專欄

    丨香港樹仁大學

  • 港專學院專欄

    丨港專學院

  • 升學輔導

    吳寶城丨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

  • 奮發筆記

    奮發時刻DSE丨奮發時刻DSE